今天是

您当前位置: 安康市档案局 > 教育培训 > 外部信息 > 正文内容

打造津门档案服务的亮点工程和品牌工程——天津“民生档案服务月”见闻

作者:   发布时间:2012-11-09 14:16  
 

2004年起,天津市档案局连续7年联合各区县档案局以及相关涉民主管部门,在搞好平时档案服务的基础上,将每年5月确定为“民生档案服务月”,通过各种渠道,利用各种形式,集中为百姓提供民生档案服务,掀起为民服务的高潮。514日,记者赶赴天津市,实地体验了一次天津市档案局组织开展的“民生档案服务月”活动。
  天津市档案局副巡视员杨文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天津市档案局对“民生档案服务月”活动高度重视,每年都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做到活动年年搞,年年有新意,形成了一种长效机制。今年的活动内容主要包括:政府公开信息服务送“红头文件”进社区、进乡(镇)村;农村档案信息共享工程;新农村档案工作示范乡(镇)、村创建工程;家庭建档“百千万”工程;区县民生档案数据库建设工程等内容,同时,市档案局还将出台相关档案规范性文件,规范业务监督指导流程。

天津市档案局——“坐等服务”转向“推送服务”

  走进天津市档案局的办公大楼,“天津市政府信息公开查阅服务中心”的牌子悬挂在中心门口最显著的位置。进入服务中心,这里整洁、舒适的查档环境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每逢有利用者前来,中心工作人员都会面带微笑,主动演示天津市政府信息公开网站的使用方法,并对查阅者的要求一一耐心解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查阅服务中心的全部查阅服务都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这里的公开信息主要包括特岗职工待遇、职工工伤待遇、困难救助政策、房屋补贴政策、房屋拆迁政策、职工丧葬补贴等多个涉及百姓生活的门类。据了解,天津市政府信息公开网站逐渐被人们熟知后,越来越多的市民足不出户就能查阅利用到所需的政府公开信息。
  在服务中心内,除了人性化的咨询服务,各类政策文件以及《天津市人民政府公报》也有序地摆放在书架上,利用者只需动动手指,就能通过电子触摸屏检索到所需的全部信息。值得一提的是,在门口竖立的架子上,以及通往服务中心的路上,还设有便民雨伞和电子存包设备,足见服务中心的人性化和亲民化。一位普通市民在查阅完已公开现行文件后,留下了这样一段评语:“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非常热情、认真,使我真正体会到政府为百姓办实事、办难事的决心,真正体会到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走出政府信息公开查阅中心,一旁的房间里坐满了查阅各类档案的市民。原来,这里是天津市档案局的档案查阅中心。据介绍,在档案查阅中心,每天都有市民前来查档,最多时,一天就要接待查档者200多人次,而百姓最关心的档案内容,主要集中在医疗卫生、保险、就业再就业等方面。针对日益增多的市民查档需求,天津市档案局一方面延长了查档时间,做到中午不休息,并按照查档人群的特点将信息分类;另一方面,在不断扩大查档室面积的同时,还提供多种形式的预约查档,提前为百姓分析所需材料的所在位置,百姓可以在协调好时间后,顺利接受到便捷的查档服务。

天津市社保中心——市民社保档案的保管基地

  记者随后来到与民生工作最为密切的天津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近年来,在天津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和天津市档案局的监督指导下,市社保基金管理中心秉承“记录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的工作方针,在档案管理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绩。
  作为天津唯一一家社保基金统一经办单位,市社保基金管理中心的工作内容面向了全市1000多万市民,档案工作呈现出业务全、险种多、难度大的特点。2006年,针对社保档案的特点,天津市有关领导建议成立天津市社会保险档案馆。作为全国第一个专业性社会保险档案馆,目前正在紧张的施工建设中。市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档案馆规划面积21000平方米,其中库房面积15000平方米,预计将于2013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天津市社保档案规范化管理起步较早,在社保档案管理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管理办法。在20097月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和国家档案局联合发布的《社会保险档案业务管理办法》中,有不少规定都来源于天津市社保档案管理的成功经验。
  近年来,市社保基金管理中心先后投入350多万元,改造了13家分中心档案室,改造后,基层单位档案室面积达到2559平方米。中心系统形成的各类档案全部进入档案馆或档案室保存。新产生的文件资料,当月立卷归档,当月移交。在各基层单位保存满一定年限的业务档案也及时移交市中心档案馆保存。截至2009年底,中心系统共保存各类纸质档案62万卷,其中医疗票据档案1.7万箱(40万卷)、实物档案530件、照片档案71册。市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档案馆不仅配备了多名专职档案人员,同时,基层单位各部门也配备了相应的兼职档案人员,负责本部门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立卷归档工作,有效形成了“专兼结合、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管理模式。
  2006年以来,市社保基金管理中心累计收录了业务文件1588个,实现了全文数字化并自行开发了检索软件,实现了档案利用的方便快捷。目前,在天津,参保人员到分中心咨询服务台就可以咨询或查询政策现行文件,持身份证即可查询本人参保档案。利用社会保障网、社会保障电话咨询服务中心、分中心咨询服务电话还可以进行社会保险政策和经办文件的查询工作。今后,市社保基金管理中心还将加快建立覆盖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险档案资源体系和档案利用体系,使社会保险档案真正为民所用,成为百姓最贴心的生活保障。

嘉海供热站——供热档案保一方平安

  离开天津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下一个走访部门是位于天津市河北区的一家基层供热单位——嘉海供热站。本以为供热部门与档案行业没有什么联系,但此行却改变了记者原先的看法。
  走进嘉海供热站档案室,虽没有现代化的档案库房和存储设施,但就在这看似简陋的环境下,供热站的档案工作在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着。
  站长和分管档案工作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供热站是个非盈利性的单位。今年年初的持续低温,使供热站在供暖资金有限的条件下,为保证百姓的正常供暖,出现了资金的大额亏口。然而,缺乏资金保障并没有让供热站打消建档、归档、用档的意愿,相反,在一次次利用档案获得实惠后,供热站全体员工的档案意识不断提高,已将档案工作融入到了供热整体工作中。
  嘉海供热站负责供热的区域是一个贫困户、低保户聚集的区域,所有住户都采用集中供暖的方式。每到冬季,居民的供暖、维修问题就成为了供热站保障民生的首要问题。过去未曾建立供热档案时,供热站与居民就温度、采暖费用等问题产生的矛盾屡见不鲜。对此,嘉海供热站主动推送服务,挨家挨户建立用户供热档案。工作人员为记者打开某小区用户档案电子表格,门牌号、日期、维修内容、维修人、维修单编号等内容清晰可见,甚至连每一间房屋的测温结果也都一一记录在内。负责人介绍说,有了这些原始档案作为凭证,居民来供热站询问情况时就有了依据,矛盾自然就减少了。
  此外,在实际工作中,居民住宅供用热合同、热表数据确认单,以及嘉海供热站供热运行记录单等的作用也十分显著。特别是供热运行记录单,它不仅是供热站接受各种检查所要出示的档案凭证,同时也能够通过分析供热单上的各类数据,合理规划供热站的工作安排,为供热站节约运营成本、提高供热效率提供有力帮助。
  制度是一切工作开展的基础性保障。在档案室的墙壁上,嘉海供热站档案管理展板赫然在目,展板上标明了档案干部工作职责、管理制度、借阅制度、保密制度,还有档案管理和档案存放的网络图与示意图。站长表示,有了这些制度保障,供热站的档案工作才能更加规范、到位。在不久后,我们这个基层供热站,还要实现档案数字化管理,从而实现供热档案切实保障居民生活的初衷。

和平区档案局——整合资源,实现信息共享

  最后一站,记者来到了天津市中心区域——和平区。作为整个天津的核心老区,和平区蕴藏了门类丰富的档案资源。而作为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和平区的民生档案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首先,和平区档案局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从民生档案形成的源头抓起,从产生民生档案单位的建档工作抓起,调整馆藏接收范围,加大接收、征集力度,力求做到不管档案放在哪儿,只要百姓有查阅的需求,就要以百姓找得到、用得上为根本目标。和平区档案馆馆藏涉民档案共计73242卷,其中包括婚姻档案、知青下乡档案、公证档案、计划生育档案、招工分配档案、工商户档案、拆迁及房屋分配档案等11种。这些档案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其次,和平区档案局对馆藏全部档案进行了摸底分类,将库存涉及民生的档案集中到一个库房管理、利用。在加大涉民档案开放力度,加快对涉民档案进行鉴定的基础上,2009年,和平区档案局向社会开放了第10批档案5785卷,其中涉民档案占到了开放档案总数的70%,极大地满足了社会各界的不同需求。
  第三,和平区档案局把利用服务作为档案工作的第一要责,对馆藏民生档案数据库进行了有效整合,先后建立了婚姻、工商户、公证、知青、诉讼、招工等7个民生档案数据库。同时,本着“先用先整,突出重点”的原则,加大了涉民档案的数字化步伐。截至目前,各类涉民档案的数字化工作已完成,并将于2010年底前实现计算机在线查询利用。
  第四,和平区档案局还与区信息化办联合完成了电子文件在线归档管理系统软件的研发工作,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实现电子公文的自动采集、归档、管理和利用,将整合后的档案信息通过政务网、互联网向各级党政机关和社会提供利用。
  除此之外,和平区档案局还在区政务网和档案局外网开设了查询工作,根据利用者的不同需求增加了多种查询服务方式,并通过媒体和网络平台,向社会广泛宣传多样化的查询方式。同时,还定期开展红头文件进社区活动,将人大公报、国务院公报、天津政报等送到社区供百姓查阅,并将开放档案目录制作成光盘,发放到62个社区,使百姓在来馆利用前,对开放档案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一天的实地采访,令记者真切地感受到,“民生档案服务月”的开展,使天津市民生档案工作焕发出勃勃生机。就在记者要发稿时,天津市档案局机关事业处处长苏春丽传来消息:在市档案局领导的带领下,全市档案部门利用双休日的时间,分别深入到有关社区农村,开展了送“红头文件”进社区活动,现场进行家庭建档知识宣传,解答百姓提出的有关问题,随后,又总结交流了家庭建档活动的做法和经验,并向示范社区、示范户授牌颁证,让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了档案服务。

Baidu
map